Search

李聲揚:蘋果2萬億美元市值的啟示- 20200824 - 經濟 - 明報新聞網

alatalatteknologi.blogspot.com

新聞有時無關重要:2020年是多事之秋,既有世紀疫情,亦有前所未見的經濟衰退,還有中美關係極速惡化。對蘋果來說,也有大量負面新聞:公司夾在中美之間,也受疫情影響而要關閉生產線,還有近來微信,以及Epic Games事件等等,均是「負面新聞」。但,偏偏股價今年屢創新高。

負面新聞才是買入好機會:蘋果第一次達到1萬億美元市值,是兩年前。但今年3月時,市值也跌回1萬億美元水平。當時買入,不到半年回報已是一個開。這有點事後孔明,但小弟在3月時仍叫人「不買也不要沽貨」。

悲觀者一事無成:新聞往往報憂不報喜。所以悲觀者總可以找到一百個理由看淡。但股價上升往往只需要一個理由──賺到錢。

「品牌」與否取決客戶忠誠度

示範何謂「品牌」:很多人誤會,以為自己改個名弄個「牌子」就是品牌。大錯特錯。蘋果用家常被取笑是傻人,付出昂貴溢價,去買功能無甚特別的產品。但說過多次,不要用你的口味去判斷市場。「品牌」是甚麼?小弟認為,「品牌」正是可以讓人被取笑依然心甘情願付高價的東西。所以星巴克是品牌,但Uber不是。前者被咖啡愛好者狂批,但依然不少普通人光顧。後者則全無客戶忠誠度可言,對家平十元我就用另一平台。

不用贏得全世界:蘋果現在是全球最大公司,但產品市佔率(market share)並非第一,去年落後於三星及華為。但又如何?公司賺了行業絕大多數利潤。股價看的是利潤,不是收入。Uber收入亮麗,但何時才有錢賺?

耐性很重要:過去10年,蘋果股價升了差不多10倍。為甚麼只講10年?因為「教主」喬布斯(Steve Jobs,SJ)逝世已近10年。若是20年前,15年前,大家仍會質疑iPhone是否有市場,誰會幾千元買部電話。但SJ死時,蘋果已是神級企業,iPhone無人不識。當時買入蘋果,並非像押注初創企業般──但當時又有人認為公司已無發展空間,一句「未成熟時怕公司死,成熟時怕公司老」。即是永遠都不會買到股票。

食老本之難:SJ死時,大家也認為蘋果已死。當年iPhone三四五代,是令人嘩嘩聲的產品。但去到六代以後,創新的確較少。但蘋果如何做到仍然可以交出增長?答案是服務收入。現在已佔公司收入超過兩成。管理層深知市場已相當成熟,換機潮不太可能加快,而加價總有上限,總不能賣兩三萬元一部。所以公司一直想辦法開拓新收入來源。最後成功利用用戶的忠誠(真正「品牌」的實力!),建立生態圈。你不換機不打緊,你每月課金幾千玩手機遊戲,蘋果也抽你三成。

創業難,守業也不易:小弟不會說守業更難,但想想,Tim Cook接任CEO之時,不少人認為此人是亡國之君,代表蘋果由盛轉衰。現代人的忠誠極低,若產品服務太差,果粉一樣會離場。但Tim Cook在位近10年,股價仍有10倍增長,大吉利是他日泉下重遇SJ,也抬得起頭。企業就是迎難而上,關關難過關關過。無知的群眾當然像看球賽一樣指手畫腳,但Tim Cook成為億萬富豪(身家剛過了10億美元),不是靠SJ欽點。

CEO靠才華保飯碗 非靠同股不同權

好公司可能不需要同股不同權:蘋果的企業架構,是教材級。靈魂人物SJ早已離開(甚至離開人世),沒有甚麼單一大股東。CEO Tim Cook只是打工仔一名,股份不多(但也值10億美元),隨時可以被炒。科企壞孩子常說外行人不懂、短視,但市值最大的蘋果、微軟,還有亞馬遜,卻也不用搞同股不同權。幾位CEO保住飯碗是靠才華,不是靠同股不同權。

聯儲局應記一功:最後,不要忘記,蘋果的利潤,近幾年只是緩慢增長,但每股盈利升幅卻強勁。甚麼回事?就是因為「股數」少了。為何「股數」少了?正因為公司不停回購。回購錢從何來?蘋果樂於發債,投資者也樂於以低息持有蘋果債券──至少比美國國債回報好。所以,理論上,是聯儲局提供了資金讓蘋果可以回購股票,造福股東。

(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,未持有上述股票)

康證投資研究部董事 https://ift.tt/3bJ0PHk

[李聲揚 股市非常道]




August 24, 2020 at 03:40AM
https://ift.tt/2CRCqmv

李聲揚:蘋果2萬億美元市值的啟示- 20200824 - 經濟 - 明報新聞網

https://ift.tt/2Bk9PFx


Bagikan Berita Ini

0 Response to "李聲揚:蘋果2萬億美元市值的啟示- 20200824 - 經濟 - 明報新聞網"

Post a Comment

Powered by Blogger.